2米長的DNA如何裝進直徑只有10微米的細胞核?我們體內幾乎所有的細胞都完美解決了這個儲存難題,無數科學家也對此表現出濃厚的科研興趣。研究發(fā)現,在細胞核中DNA以一種非隨機的方式進行DNA折疊,這種模式影響著許多基因組功能,包括調節(jié)大約20,000多個基因的表達。
近日,英國牛津大學拉德克利夫醫(yī)學研究所Doug R. Higgs和James O. J. Davies領導的研究團隊在Nature上發(fā)表了題為“Defining genome architecture at base-pair resolution”的文章。研究團隊開發(fā)了一種監(jiān)測基因組3D結構的方法,能在DNA單堿基對水平上精準定位基因組內的DNA互作,為基因表達、調控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,也為未來的基因組3D研究開辟了無限可能。
文章發(fā)表在Nature上
人類以及其他多種生物已經進化出精準調控基因表達的復雜機制??刂苹虮磉_的核心是DNA的短調控序列,即增強子。增強子在人體基因組中非常豐富,多達81萬個。增強子與轉錄因子相結合,轉錄因子繼而通過識別6-12個堿基對的DNA短基序(motif)來調控基因表達。但有的增強子距調控基因有很長的一段距離,這些增強子如何調控基因表達成為一個非常有趣且重要的研究課題。目前獲得廣泛認可的觀點是,通過DNA折疊的特定模式拉進增強子和調控基因的空間距離,使得轉錄因子能夠刺激基因表達。
染色體構象捕獲(3C,chromosome conformation capture)技術徹底改變了基因組3D結構的研究,研究人員可借助3C技術推斷不同DNA區(qū)域之間相互作用頻率,并發(fā)現增強子-基因的相互作用優(yōu)先發(fā)生在細胞核內拓撲結構域(TADs)內。TAD被認為通過拉進基因和增強子的距離來解決基因邊界問題,從而提高增強子和基因匹配的概率。但到目前為止,3C技術還無法在堿基對水平上確定基因和增強子之間的物理接觸。為解決這個難題,James O. J. Davies等人開發(fā)了一種微捕獲C(Micro-Capture-C,MCC)技術,提高了基因與增強子互作的監(jiān)測分辨率。
圖1.基因組折疊的環(huán)擠壓過程,圖片來源:Nature
研究人員通過對已有的3C技術進行關鍵性的技術改進,顯著提高了DNA互作的識別分辨率。據文章介紹,MCC技術使用MNase(micrococcal nuclease)核酸酶作為DNA分子剪刀,可實現隨機片段化DNA且不依賴于DNA識別序列,產生的DNA片段比序列特異性核酸酶產生的片段短,因此分辨率也得以有效提高。結果表明,MNase基本沒有堿基偏好性,相比于壓縮緊實的DNA,MNase僅對壓縮略松的DNA(該片段有正在表達的基因)表現出輕微的剪切偏好性。
圖2. DNA環(huán)擠壓導致CSR(class-switch recombination)基因重排,圖片來源:Nature
研究發(fā)現,MCC產生的互作DNA連接區(qū)DNA片段較短并且可以確定片段的完整序列,意味著捕獲的基因位點確切位置也是已知的。因此,MCC可以使堿基對落在DNA互作連接處,實現DNA表達調控的精準監(jiān)測,實現染色質捕獲的質的飛躍。此外,DNA蛋白結合位點受到保護不會被MNase剪切,所以該MCC技術還可以檢測到DNA結合蛋白的“足跡”。
研究團隊將MCC技術應用于胚胎干細胞和小鼠前體紅細胞進行三維基因組折疊研究。值得注意的是,增強子、基因和CTCF結合位點之間的互作區(qū)域呈現為高度局部化的尖峰信號,與3C呈現的廣泛互作信號有本質化的區(qū)別。與既往結果一致,基因間的離散互作基本發(fā)生在TADs中(大約87%的時間)。MCC分析結果證實,精準互作多與細胞特異性表達相關,細胞特異性與轉錄因子的結合有關。若增強子-基因互作區(qū)域中心的轉錄因子結合位點發(fā)生突變,MCC技術的檢測信號會出現局部丟失現象,同時檢測到基因表達下調。以上結果提示,轉錄因子有助于維持高度特異的三維基因組折疊模式,這些模式參與了轉錄控制過程。
不同類型細胞中的CTCF結合位點在基因組上的位置基本相同。研究人員發(fā)現,當DNA中間區(qū)域有較多活躍轉錄基因和增強子時,CTCF與DNA結合位點的接觸機會增加。此外,研究發(fā)現cohesin和一種名為Nipbl的蛋白質(可將cohesin裝載到DNA上)在活性基因及增強子處更容易富集。這些數據支持了理論模型:當細胞特異性的cohesin加載到活性基因和增強子上時,DNA環(huán)擠壓向非細胞特異的CTCF“路障”位點移動。這一理論與既往研究非常吻合,即cohesin有助于增強子-基因間的相互作用。
圖3. cohesin對于基因TAD結構的重要性,圖片來源:Nature
MCC方法將已有技術整合為該領域長期以來翹首以待的技術:一種可以精確確定具體哪些DNA堿基在介導基因組遠距離互作的技術方法。這一改進使我們能夠對基因調控過程進行高分辨率的解析,包括多個基因和調控元件的復雜基因組區(qū)域,以及近距離(少于20kb的DNA)增強子-基因間的互作。此外,對于調控蛋白如何建立和維持3D基因組結構的研究,高堿基對分辨率的MCC也將成為一種強有力的工具性技術。
?2011-2024 廣州輝駿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營業(yè)務:RNA pull down DNA pull down GST pull down CoIP LC-MS/MS TAP-MS 抗體測序 版權所有 粵ICP備19156356號 | 網站地圖